查看原文
其他

这里开出了“办不成事”受理专窗,促办帮办“办成事”!

上海黄浦 上海黄浦 2023-03-16



办事指南看不懂,材料清单不明,几个部门来回跑……以往,一些企业办事人员往往在窗口和企业间来回“奔波”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服务效能。本月起,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出了“办不成事”受理专窗,专门针对这一情况一口受理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。



日前,黄浦区一企业为新员工办理“放射工作人员证”,线上申请完成后至线下窗口提交材料。在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,窗口人员通过扫码发现,办事人申报的材料“网上预审未通过”。为了减少企业服务人员的来回,随即启动了“办不成事”机制,提请帮办人员介入。


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提示,引导企业到中心的“办不成事”帮办区,由帮办人员提供指导调整材料后再次提交受理。同时,通过线上线下帮办系统“一键呼应”功能,即时通知审批部门查收“办不成事”申请案,完成综合专窗收件,为企业节省了等候时间。


“真是没想到有这样的服务,这个专窗也是第一次看到。”这位企业服务人员感叹。其实,今年以来,黄浦区持续优化行政服务体验,完善了线上线下“办不成事”反映、帮办、整改闭环联动机制,提供兜底服务,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,想企业所想,急群众所急,“让企业在黄浦没有难办的事。”


主动发现,最大诚意助力“办成事”

黄浦区聚焦“该办而办不成的事”,从企业办事的咨询、帮办、收件、审批等各个阶段着手,分析企业“办不成事”原因。



一些复杂的线上办理业务申报环节较多,用户较难“一次办成”,存在办事指南看不懂,办事用户理解有误等问题。此外,还存在材料要求不够精细,帮办系统能级不足,跨部门办事能力弱等问题。


针对上述“办不成事”的原因,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完善原有的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的被动发现机制,进一步主动跨前,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帮办区,主动感知企业办不成事情况,将感知触角延伸至办事各环节,推动“接诉即办”向“未诉先办”转变,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。


对症下药,个性化量身定制办事指南


事前材料准备是造成企业和市民办事“无所适从、多次往返”体验差的主要病因。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帮办区,帮办人员通过前期咨询,将难办的事在办理初期就采取分流处理。



窗口业务受理后,中心通过数字赋能,分析“办不成事”的原因,进一步落实主动发现机制。依托企业云,以“随申码”实现安全身份认证,形成企业和个人专属办事档案,动态保存。企业通过手机端可以收到专属的材料清单,避免“多次跑、反复说”“表难填、反复提交”。


窗口主动发现的退件涉及审批流程、环节、效率类问题,由窗口使用呼叫系统发起“一键呼应”,直接联通审批部门,促进线下实体入驻部门跨前服务,线上虚拟入驻、远程帮办。


专家“会诊”,让难办的事不难办


针对涉及多部门跨层级交叉业务等问题,由窗口牵头“一桌联办”。各审批人员以圆桌形式围坐“会诊”帮办。通过变“群众找着部门跑”为“部门围着企业办”,“会诊帮办、一桌联办”。



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谋求转型发展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咨询,但因为涉及教育类前置许可,不能直接提交变更经营范围,企业经办人求助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。随即启动“办不成事”窗口处理机制。中心通过了解企业需求后,明确变更事项审批涉及教育局、市场局、税务局、文旅局等多部门。中心通过“一键呼应”和“一桌联办”,为企业梳理办事流程,顺利完成了业务办理,得到企业好评。



作为黄浦区营商环境为企服务的一线阵地,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完善“办不成事”兜底机制,覆盖办事流程,感知办事堵点,刀刃向内,优化流程,打通办事渠道,节约企业经营者的时间成本,助力优化营商环境。


记者 / 高磊

编辑 / 孙冲

图片 / 高磊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


     黄/浦/进/行/时      

1. 老小区加装电梯,小程序“梯小二”上线!听听居民怎么说


2. 雷锋般温暖邻里和社区,这支自管会不一般!



   JOIN US  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